天山山脉地理知识点?
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隔成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地理上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天山山脉由一系列的平行山脉组成,分北、中、南三带,东西走向,全长约1500千米,宽35~50千米,海拔4000~5000米。
北天山包括阿拉套、波尔乌托拉等山;中天山包括那拉特山、撒阿尔名山、恰普恰拉山等。 北天山与中天山间有许多山间盆地,例如,伊利盆地、尤尔都斯盆地等。
南天山,地势最高,不少山峰海拔在5000~6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9米。
天山山脉的雪线高度在3500米以上,被无数的冰川覆盖着,是内陆盆地重要的水源地。具有优越的森林资源、牧草***、旅游资源和矿产***。
天山的地理意义?
天山,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全长约2500千米,南北平均宽250—350千米,最宽处达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占地57万多平方千米,占新疆全区面积约1/3。中国境内的天山山脉把新疆大致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托木尔峰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天山。
2013年06月21日,中国境内天山的托木尔峰、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博格达4个片区以“新疆天山”名称成功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2017年7月10—17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就西部天山山脉申遗在内的6个自然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境内天山山脉由三列平行的褶皱山脉组成,山势西高东低,山体宽广。天山北脉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罗科努山、博格达山等;天山中脉(主干)有阿拉喀尔山、那拉提山、艾尔温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脉有科克沙尔山、哈尔克山、贴尔斯克山、喀拉铁克山等。
天山山脉的地理作用?
天山将新疆分割为两个地理单元,即南疆北疆,这是高大山脉共同的特点——地理隔离。对气候来讲,高大的天山山脉,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使干旱的新疆获得了一块重要的固态淡水源地。
冬季的时候,亚洲大陆内部的冷高压产生的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受到天山阻挡,导致北疆的温度低于南疆,而南疆却少受冷空气侵袭。
天山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近东西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千米。
新疆天山又称中国天山或东天山,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因冬夏有雪,由此得名。新疆天山长达1760千米,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平均宽度300千米,拥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横亘新疆全境,跨越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以及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昌吉***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多个地州市。
也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南北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环抱,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
天山是横亘在新疆中部的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它的地理意义第一分开了,南疆和北疆第二挡住了北边的冷空气,北疆的水汽雨水比较大,南疆的雨水比较少,而且南疆的气候比较干燥。
①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作用带。位于海拔3800米—4200米以上的冰雪覆盖的极高山带。据统计,天山拥有现代冰川近7000条,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
②霜冻作用带。位于海拔2600米—2700米以上的山区,堆积了大量古代冰川沉积物,并保留了多种冰川侵蚀地形——古冰斗、冰槽谷、冰坎等。负温期长达半年,仅于盛夏解冻。
③流水侵蚀、堆积带。位于海拔1500米—2700米(或2800米),河网密布,河谷阶地发育。④干旱剥蚀低山带。位于海拔1300米—1500米以下,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南坡位于海拔1700—2000米以下,年降水量100—150毫米,外营力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南坡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