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识地球有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
第一种观点:地球是由彗星撞击而形成的。有人认为,地球的诞生是由很久很久以前一颗大彗星与太阳发生撞击导致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这次撞击不仅仅产生了地球,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其他的几个不同行星。
第二种观点:地球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陨星聚集导致的。这种观点是由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于1755年在其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他的这种观点,对很多后人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三种观点:宇宙星云产生了地球。此观点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的,并且在其著作《宇宙体系论》中详细论述了行星起源的星云***说。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产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种观点:双星理论。有一部分人认为,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以外,还曾经存在过另外一颗恒星,而很多行星都是由这个恒星产生的,包括我们生存的地球也是由这样一个曾经存在的恒星产生的。第五种观点:行星平面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行星都是处于一个平面上绕太阳转,这样太阳系才可以由最原始的星云盘渐渐产生,而地球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有关地球成因的探讨与猜测,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家都十分信服的答案。所以,人们对于养育自身的地球母亲究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还需要更加努力地继续探索。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有以下几种主要认识:
1、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讨论天地结构的体系,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扣着的大锅覆盖着棋盘一样的大地。
2、浑天说
张衡在《浑天仪注》一文中写道:天就像一个鸡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黄,天包着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这是对浑天说的经典论述之一。
扩展资料:
盖天说认为,太阳在天盖上的周日运动一年中有七条道路,称为“七衡”,最内一道叫"内衡",夏至日太阳就沿内衡走一圈。
最外一圈叫“外衡”,是冬至日太阳的路径;其它节气里,太阳沿中间的五道运行,这就是盖天家的“七衡六间”。
他们还主张,太阳只能照射16.7万里,超过这个距离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因此白天就是太阳走到距离我们16.7万里以内的范围,而晚上则在该范围之外。
浑天说认为天球北高南低,绕通过南北天极的轴旋转,垂直于南北极轴把天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的大圆就是天赤道。
与赤道斜交成大约24度角的大圆是黄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过日心并与天赤道平行的圆是太阳的周日平行圈,它代表着太阳每日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天球绕南北极轴旋转一周就是一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浑天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盖天说
世界各国人民在古代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古希腊人 开始时和中国人有类似的想法(天覆盖在地上),后来毕达哥拉斯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所以认为大地是圆的;亚里士多德后来在海边发现远远过来的帆船是先出现桅杆后出现船体,从而为"大地是圆的"提供了第一份证据
西伯利亚勘察加半岛的传说是说一名叫杜里的神用雪橇拉着地球,拉雪橇的狗一挠痒痒地球就震动
古印度的传说,地球在象背上,象站在龟背上,龟站在眼镜蛇背上,任何动物移动都会地震
美洲某民族的传说,一个神对犯错误的人实施了处罚,但更大的神认为他的手段太严厉了,所以命令他驮着大地,直到世界末日。
中国古代: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印度古代:地球像塔,第一层是海,第二层是大地,第三 层是天. 欧洲古代:地球是个正方体,古老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乌龟蹲在蛇身上,支撑大地的象群站在乌龟背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古代埃及人的宇宙:星星悬挂在支撑于高山的天空下方,太阳乘船由河东岸驶向西
托勒密的宇宙(希腊):2世纪,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环绕
哥白尼的宇宙(波兰):16世纪,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